【www.chuech-photo.com--人大政協】
科研論文:淺析幼兒閱讀能力的培養
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閉幕后,李克強總理在記者招待會就全民閱讀這樣說:“書籍和閱讀可以說是人類文明傳承的主要載體,就我個人的經歷來說,用閑暇時間來閱讀是一種享受,也是擁有財富,可以說終身受益。我希望全民閱讀能夠形成一種氛圍,無處不在。我們國家全民的閱讀量能夠逐年增加,這也是我們社會進步、文明程度提高的十分重要的標志。而且把閱讀作為一種生活方式,把它與工作方式相結合,不僅會增加發展的創新力量,而且會增強社會的道德力量。”
好的閱讀習慣需要及早進行培養,幼兒時期是行為習慣養成的重要時期,為此,我園就幼兒閱讀能力的培養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圖書漂流,資源充分得到利用。
閱讀越來越受到重視,每個家庭都會為孩子閱讀投資,買了部分繪本故事,幼兒時期孩子喜歡聽老師和家長重復講一個故事,就是這樣,要滿足孩子的閱讀還是要有很大的空間。為了讓每個孩子都有新的繪本故事閱讀,我園充分利用園本條件為幼兒建立了圖書室,補充了大批的繪本故事、科普類圖書和童話故事,孩子們可以在這里聽老師講故事,更可以自主閱讀。色彩明亮的圖書開啟了幼兒的心智,溫暖了孩子的心靈。
繪本是人見人愛的讀物,之所以備受孩子的喜愛,就是因為他們符合孩子的思維特點,幼兒的思維是一種具體形象性的思維,是一種表象的思維,而繪本以畫為主,字少但畫面豐富,以畫傳達故事情節,比一般純文本更能激發孩子的興趣,也更符合兒童早期閱讀的特點和習慣,更能讓孩子感受到閱讀的樂趣。
但是這里的圖書不能帶回家,怎么樣讓孩子在家每天都有繪本故事讀呢,聰明的園領導和老師想到了一個絕妙的主意:每個孩子準備一個小書包,包里裝上自己的3-5本圖書,周五帶到幼兒園里來和小朋友交換,在家讀上一周后,周五再和別的小朋友交換,全班30個孩子每人拿出自己的五本圖書,就可以換來145本好看的繪本故事。每個周五孩子們都很興奮,期待圖書漂流帶來的驚喜,體驗閱讀的快樂,分享更多的故事和知識。
2、家園攜手共閱讀,把故事變成童話劇。
孩子們遇到特別精彩的故事,總是喜歡以情景劇的形式表現出來,我們園為幼兒搭建了一個更為廣闊的舞臺,請老師和小朋友、家長和小朋友把喜歡的故事變成童話劇,在每周五的下午公開在排練廳舞臺上演,全園幼兒來觀看和欣賞演出。孩子們在這里體驗演出成功的成就感,鍛煉了口語表達能力、情境表現能力,藝術再創造能力。也激勵更多的家庭和幼兒參與到童話劇的創作和排練中來。把故事再創造,每個小朋友都是小小編劇家哦,孩子們收獲的,不單單是成功的喜悅,更是閱讀帶來的成長智慧。
兒童滿懷著好奇和探究心里來到這個世界,他們睜開眼睛就要尋覓鮮艷、明快的色彩,看五彩繽紛的世界;他們豎起耳朵就要傾聽母親的聲音和環境中豐富多變音響。美麗、鮮明的色彩和圖案可以滿足兒童視覺上的需求,而優美動聽、歡快活潑的音樂是他們聽覺需要的最好刺激。風靡世界的童話劇就是通過視覺、聽覺,用形體語言表現出來的藝術形式,將童話劇引入幼兒園教育,可以達到培養幼兒藝術能力、人才素質的要求。
3、睡前一個故事,讓孩子甜蜜入夢。
晚上臨睡前,給孩子講故事的年輕父母有明顯增多的趨勢。有些孩子已然養成了一定要聽一個精彩的“睡前故事”才要上床的習慣,講睡前故事有助于提高孩子的理解力、想象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對大腦的發育很有幫助。而且,可以大大增強父母與孩子之間的聯系與交流。睡前故事是幼兒文學作品的一部分,大都是作家根據幼兒心理特點,專門為幼兒創作的。有濃郁的情意,能夠打動孩子們的心;有高尚的童趣,能夠引孩子們發笑,給他們以歡悅和快樂。
教師采用每天午睡前的一點時間給孩子講故事,引發幼兒對文學作品的興趣,促進幼兒發展。對于上幼兒園的小朋友來說,他們中午還有一段午睡時間,也可以有睡前故事的熏陶。幼兒園也有許多適合幼兒欣賞和閱讀的書籍,教師要如何利用這些資源?光靠幼兒自己去翻閱是不夠的,要利用一切機會,發揮圖書的作用。除了教學活動中的語言教育內容之外,午睡前的一段時間是可以充分利用的,當幼兒已經在床上躺下,還沒有入睡時,是欣賞故事的好時光。每天午睡時給孩子講故事,養成一種習慣后,小朋友會在不知不覺中受到熏陶,當時也許是孩子午睡時的睡眠曲,但是這個“睡眠曲”的作用會在以后的日子里顯現出來,特別是在孩子語言發展和美育發面的作用特別大,當然還有一些知識性的東西,是孩子們能接受到的。
總之,睡前故事是幼兒文學的一部分,是愛的文學,快樂的文學。它是幼兒的好朋友,它能促進幼兒更好的發展。
4、言教不如身教。
電子設備給我們生活和工作帶來便利的同時,也更多地綁架了我們的時間。曾幾何時,有了這樣的畫面:孩子拿著玩具手機玩,家長抱著手機玩。孩子跑過來問媽媽一個搞不明白的問題,媽媽不耐煩地說:“去去去,自己玩去,忙著呢。”孩子不是聽著家長如何說,而是看著你在怎么做。父母僅僅認識到閱讀的重要性是不夠的,還應學會如何與孩子一起閱讀。強制性的要求可能把孩子嚇跑。無論孩子還是家長,應該對所讀的東西感興趣,為交流和探討創造可能。家長應避免給孩子念故事,而應該與孩子共同閱讀,討論故事內容以及讀后的想法。這樣家長可以了解孩子是否能夠理解閱讀的內容。
對一篇文章的理解是建立在人們的經歷、體驗和對世界的認知基礎上的。作為家長,應該讓孩子多些機會去體驗家庭、學校之外的事情。孩子的天地越開闊,能夠理解的東西就越多。人生的閱歷與知識是相得益彰的。
閱讀繪本故事,使兒童走出了屋子,看到了大千世界。閱讀,讓孩子的想象力插上飛翔的翅膀,遨游在知識的海洋。讓我們家園攜手,共同為幼兒閱讀能力的培養,筑夢,圓夢!
參考文獻:
《3-6歲兒童學習和發展指南》
李克強:《希望全民閱讀能夠形成一種氛圍,無處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