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huech-photo.com--人大政協】
“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座談會講話稿
各位專家,同志們:
今天,我們邀請經濟、社會和信息化領域的院士、專家、企業家和中央國家機關的有關領導同志,共同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剛才,大家結合自己的專業職業、所思所想談了學習心得和體會。大家一致認為,十八屆五中全會是在我國“十二五”規劃收官之年、迎戰決勝“十三五”時期奮力奪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勝利和實現“兩個百年”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全面深刻闡明了黨和國家的戰略意圖,明確了發展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目標要求、基本理念、重大舉措,描繪了未來5年國家發展的宏偉藍圖,是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治國理政戰略的又一次深化和升華,也是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凝心聚力、奮力開拓的公共行動綱領和基本遵循。受大家的啟發,下面,我結合學習貫徹落實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就推進信息化創新發展講幾點體會,與大家交流。
一、充分認識學習貫徹落實五中全會精神的重要性
在五中全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先后作了三次重要講話。總書記站在歷史、全局和戰略高度,全面回顧了中央政治局一年來的主要工作,客觀分析面臨的挑戰和存在的不足,明確指出今后的努力方向,吹響了我國“十三五”時期建設發展的偉大號角,是我們黨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入決勝階段征程中凝心聚力、攻堅克難的強大思想武器。
總書記對《建議》稿作了概括性說明,深刻闡釋了發展大勢,分析了我國發展處于戰略機遇期的內涵和特征;深刻闡釋了發展的內在要求,緊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深刻闡釋了發展規律,創新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深刻闡釋了發展的主要矛盾,進一步闡釋了“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內在邏輯。總書記關于《建議》的說明,充分體現了黨中央關于未來中國的前瞻性、戰略性、全局性的思考,對我們學好、學深、學透,貫徹好《建議》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和現實意義。
全會通過的《建議》為“新常態”下中國未來五年經濟社會發展勾勒出壯麗藍圖,作出了總體戰略性部署。《建議》充分體現了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相統一、立足國內和全球視野相統籌、全面規劃和突出重點相協調、戰略性和操作性相結合,反映了我們黨對我國發展規律的新認識,有力回應了人民群眾的新訴求和新期盼,是一個思想性、戰略性、前瞻性、指導性都很強的綱領性文件。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網信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上指出,沒有信息化就沒有現代化。通覽當今世界發展格局,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文化多樣化、社會信息化深入發展,誰在信息化上占據制高點,誰就能夠掌握先機,贏得優勢、贏得安全、贏得未來。近年來,我國信息化發展雖然取得了長足進展,但核心技術和設備嚴重受制于人,信息基礎設施普及程度不高,區域和城鄉差距比較明顯,信息化在驅動創新發展中的作用還沒有充分發揮。以信息化驅動現代化,加快建設網絡強國,迫在眉睫、刻不容緩。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信息化工作,五中全會通過的《建議》中9次直接提到“信息化”,提出實施網絡強國戰略、“互聯網+”行動計劃、發展分享經濟、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軍民融合發展戰略、國家安全戰略,推進健康中國、美麗中國建設等等,無一例外,這些戰略部署都直接與信息化密切相關。學習好、貫徹好習近平總書記在五中全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和《建議》的重大戰略部署,是當前和今后一段時間信息化工作的著力點、突破口和方向標,是信息化驅動現代化建設的重大抓手和重要載體,我們要進一步提高認識,常學常新,準確把握《建議》的核心和精髓,在工作中落細、落小、落實。
二、精準把握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實質,推動“十三五”信息化工作邁上新的臺階
五中全會提出的“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對破解發展難題、增強發展動力、厚植發展優勢具有重大指導意義。面向“十三五”信息化,要全面貫徹五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堅持“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五大發展理念,完善頂層設計,統籌推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和黨的建設信息化發展,著力解決突出問題和明顯短板,確立一批具有標志性的重大戰略、重大工程、重大舉措,爭取在“十三五”時期有所突破、有所創造、有所成就。
(一)著力發揮信息化驅動創新發展的先導力量作用,引領和驅動創新發展。五中全會提出,堅持發展是第一要務,必須把發展基點放在創新上。信息化是驅動創新發展的先導力量。要在以下幾個方面著力:一要培育發展新動力,引導消費朝著智能方向轉變,促進流通信息化,大力培育信息消費、發展電子商務;二要全面發展信息經濟,實施網絡強國戰略,加快構建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拓展網絡經濟空間,推動“互聯網+”和大數據的戰略布局,推進數據資源開放共享;三要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突破信息領域核心技術設備,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信息領域民族龍頭企業;四要充分發揮信息化在農業現代化、制造強國建設、宏觀經濟調控中的引領和支撐作用。
(二)著力發揮信息流引領技術流、資金流和人才流的重要作用,支撐和服務協調發展。《建議》強調增強發展的協調性,區域協調發展、城鄉協調發展、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融合發展是協調發展的重點領域。要著力發揮信息流引領技術流、資金流和人才流的作用,支撐和服務協調發展:一要以信息化促進京津冀協同發展,以信息化的一體化支撐長江經濟帶一體化發展,去年中央網信辦提出以信息化促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建議和方案后,得到中央領導高度重視,已經部署實施;二要圍繞城鄉協調發展,著力推進新型智慧城市建設,提高城市基礎設施、運行管理、公共服務和產業發展的信息化水平,形成“無處不在的惠民服務、透明高效的在線政府、精細精準的城市管理、融合創新的數字經濟、安全可靠的運行體系”。三要把信息強軍作為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融合發展的重要目標,堅定不移把信息化作為軍隊現代化建設發展方向,構建能夠打贏信息化戰爭的現代軍事力量體系。
(三)充分發揮信息化在建設美麗中國中的支撐作用,推動綠色發展。《建議》提出綠色是永續發展的必要條件。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離不開信息化的貢獻。一要用信息化創新資源管理和利用方式,實現全面節約和高效利用資源。整合自然生態空間數據,優化資源開發利用的空間格局和供應時序。完善自然資源監管體系,實現全程、全覆蓋動態監管。二要把信息化作為加大環境治理力度的重要手段。推動污染源、污染物、生態環境全時監測,提高區域流域環境污染聯防聯控能力。鼓勵有條件地區探索開展節能量、碳排放權、排污權、水權網上交易。利用信息技術提高生態環境修復能力。
(四)落實國家“一帶一路”重大戰略,開創信息化對外開放發展新局面。《建議》明確了開放是國家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我國信息化發展的成就是改革開放三十多年的成果,開放兼容、互利共贏仍將是未來我國信息化發展的根本宗旨。一要以數字經濟作為對外開放戰略布局的重要切入點。推動中美、中英、中歐等數字經濟合作成果落地。積極參與數字經濟國際規則、跨境數據流動規則的研究制定,組織實施網信企業“走出去”工程。二要推進“一帶一路”等國家重大戰略信息化工程,組織實施“一帶一路”信息基礎設施合作共建計劃。加快推進中國—東盟信息港和網上絲路寧夏樞紐工程建設。三要支持香港、澳門利用互聯網獲得發展新動力,維護港澳繁榮穩定,惠及兩地民眾。
(五)以創新公共服務、信息化扶貧為重要途徑,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信息化發展成果全民共享。《建議》要求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體人民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普惠、共享、均等是信息化的顯著特征,也是數字紅利所在。—要圍繞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大力推進教育、醫療、養老等社會事業信息化。優化公共服務資源配置,降低應用成本,為老百姓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信息服務,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二要把邊疆農村地區互聯網覆蓋、內容服務與管理作為脫貧攻堅的重要內容。利用互聯網創新促進經濟發展,增強邊疆地區的后發優勢。最后,信息化在加強黨的建設,提升治國理政能力方面也發揮著重要作用。要進一步加強電子政務統籌協調,不斷深化電子政務應用和服務水平,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當然,信息化發展遠不止上述幾個方面。正如總書記在中央網信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上所闡述的那樣,信息革命時期,我們正逢其時,受到的影響越來越深。從我們日常工作生活的體會來看,信息化發展與中央五位一體的戰略布局越來越緊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理念都離不開信息化的參與和互動。但是,最為重要的是,信息化也是雙刃劍,我們必須享用人類技術進步的最新成果,揚善懲惡,揚長避短,取之精華,剔除糟粕,讓其積極的力量得以充分釋放,切實維護國家和人民福祉,切實保障國家網絡安全。
同志們,“十三五”是前所未有的歷史轉折期,具有承前啟后的關鍵作用。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中央網信辦、發改委正在會同有關部門編制國家信息化發展“十三五”規劃,這是落實五中全會精神的一項緊要任務。我們要進一步加緊吃透五中全會精神,特別是要把“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貫穿于“十三五”規劃的全過程,做好與“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的銜接,做好與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綱要的銜接,明確重點工程項目,完善相應政策措施,做成一個高質量的規劃,為今后5年信息化發展謀好篇、布好局、起好步。
俗話說的好,“眾人拾柴火焰高”。自我辦成立以來,在座各位專家、企業家和中央有關部門負責同志給我們的工作獻計獻策,寄予了厚望,給予了大力支持和幫助,在此我謹向同志們表示衷心感謝。當前,我辦正在組織編制國家信息化發展“十三五”規劃,真誠地希望各位一如既往地貢獻才智、貢獻力量,共同推動我國信息化創新可持續發展,為奪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勝利作出竭力的貢獻。